我们先是问了附近的报刊亭的一位女士,她说不太清楚;后来一旁的一个男子知道了我们的疑问,便告诉我们先要坐车到火车站,再倒车才可去那儿,并没有直达车。他帮我们上了一辆小公共,跟司机说了一下,我们就坐上去了,感觉这里的人都比较友善。我们坐车到火车站,司机告我们要转乘153路小公共,先到一个叫达卡梅斯的地方;据说那里离小茶房就不远了。坐上了153路,21卢布的车费,以为一会儿就到了,哪知开起来并不短,七绕八绕还进了山,跟地图上标的(标的离海滨很近),跟我们的想象完全不一样。等到了达卡梅斯,也不过是一个中转站,离我们要去的小茶房,还有不近的距离。我们问了一个过路的老人,她告诉我们自然水槽冬天没什么意思,而小茶房还要坐155路公共汽车才能到。我们谢了她,便在路边等起了155路,果然,一会儿155路来了,我们坐上去,又往山里开了会儿,司机便告我们该下车了,他指了指路旁的一个叉道;我们以为从这里一捌过去就可以看到小茶房呢,不想,却只是通往那里的一条叉道,看不到什么醒目的建筑物,走了一会儿,路边有一路牌,上书“距小茶房还有1.8公里”,这真让我们哭笑不得,甚至可以说是沮丧,为了这么一个不那么著名的地方,我们倒了三趟车,却还没到,还要走近两公里!但此时已欲罢不能了,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,只有往前走了。
走着走着,见路旁木栅栏内有一民宅,颇有乡土味道,便停下拍拍照,这时走来一位大妈,她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,我们也拉着她一起在小屋前合了影。聊起来她知道了我们是从圣彼得堡来此旅游的留学生,大妈看着我,不象是普通学生,就问有丈夫和孩子吗?我说是的;她说,结了婚还能出来学习,家里一定很有钱吧?我说普通人家,不算有钱,只是喜欢俄语,所以就来学习了。大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坐坐,我们问远吗?因为我们是要去看小茶房,而且还要走不短的路;她说先到家里坐坐,呆会儿让她儿子开车送我们去;这太好了,我们高兴万分,因为在俄罗斯呆了那么久,还从没有去过俄罗斯人的家中,哪里想到在索契,能受人邀请,到俄罗斯大妈家中作客呢。
小丛与苏姗娜大妈在路旁的一间民宅前合影
我们就是在此与大妈偶遇的。
大妈家的大狗汪汪直叫
就这样,我们和大妈一起顺着来时的路往回走,走不多远,她远远地往路边一指,我们看到了一幢灰色的,正在盖着的三层楼房。走近楼房,楼梯上的一只大狗冲我们叫起来,大妈喝住了它,带我们顺着畅开的楼梯来到二楼,穿过“建筑工地”,来到一个房间,她换鞋进了屋,我们问是否需要换鞋?她说不用,催着让我们进屋。
这是一间20多平米的房间,一边是一张大床,另一边是包括餐桌和灶具的就餐区。大妈请我们坐到了餐桌前,接着就忙开了:先给我们每人一个柿饼,外加一只鲜柿子;接着又开始拿盘儿,为我们每人盛了一盘热汤菜(好象一切都是变戏法一般),盛完汤又给我们切了面包,让我们赶快吃。其实此时还不到十一点,还没到饭点儿呢,可大妈的盛情难却,在她的催促下,我们也不客气了,拿起勺吃了起来。别说,这汤里的内容可丰富了:有着大块的炖得酥烂的牛肉,还有土豆,胡萝卜,洋葱和元白菜;汤色虽然普通,味道却好的没法说,浓香可口,鲜咸适中,加上热气腾腾,要多好吃有多好吃呀!
就这样,我们一边吃一边与她聊着:大妈自我介绍叫苏珊娜,是亚美尼亚人,早年住在格鲁吉亚,30来岁来到此地,在这儿已住了40余年了。吃饭过程中,我看了看老人家中的陈设:彩电,冰箱,天然气炉灶,还有自来水,一切生活都已是现代化的了,只是楼房正在搭建中,家具什么的还是老物件而已。此时,大妈的儿子进屋来为壁炉添柴,屋子里更加暖洋洋了。大妈又说起他的儿子,说前些年他去阿富汗打仗(开始没明白是什么地方,后来猜是阿富汗),开始她不愿他去,但儿子劝说妈妈同意了。他说你不去,他不去,国家召唤就没人响应了,这一去几年后才回来,上帝保佑,他活着回来了,只是现在还没有媳妇。她说他儿子岁数不大,只是打了几年仗,头发都已花白了。
餐后又沏上一杯香甜的柠檬茶,一旁是自制的果酱,是用一种山里独有的果子制作的
大妈家的一只花猫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