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上文学课,那土尔其孩子一听是文学课,立马走人,他不想听!我觉得人家欧美学生还是比较松驰地,想学就听,不想学就走人,自己对自己负责,不象我们中国人,总归背负得特多的职责,比如这些交换生,这边学习的成绩也将记录在册,所以不能不比着学;而我呢,背负着一个超龄大学生的良好形象,所以仅管觉得辛苦,也还是勤勤恳恳,兢兢业业,似乎要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;想想够累的!!只是对我来说,理应如此,这辈子我也就上这一次大学,老师的课又讲得那么好,所以,才格外珍惜,不肯荒废。
今天上文学课,玛丽娅老师讲呀讲,读呀读,听得我真是累呀,到后来脑子都不进了。老师真是辛苦,没完没了,也不觉得累!课后老师又留些作业,让我们熟悉今天所讲的东西,下次还要复述,而不是读。昨天旅游的老师也说了,自己准备的东西,要讲述,而不是读,这样就提高了要求,好在我是较放松的,只要认真做准备即可,她们对我还是宽容的。
今天玛丽娅老师说下周要带我们去俄罗斯博物馆,后来孩子们告诉她下周他们要去莫斯科,她说那只好下下周了。老师特别问我去不去,我说我去过了,就不去了,她说你看到圣像了吗?(这个词我没听懂,还是伊娜告诉我的),我说没有,她说要全班都去,一个不去,就不去了,那我说好吧,大家一起去吧。老师真是奇怪,既然这样,她开始还问我做个什?直接说大家都得去得了!说来,其实我本人挺喜欢俄罗斯博物馆的,尤其是里面有那么多名家的著名油画,只是老师带我们去,主要是看古代部分——跟她现在讲的俄罗斯古代文学有联系的部分。而所说的不想去,也主要因为我听不懂她说什么,一堆人跟着老师听着看着,象真的一样,最后时间精力都搭上了,还不知所然,收获有限。但既然老师要求去,我当然不会驳她的面子。
今天才知道,他们交换生去莫斯科要去八天,问他们住在何处,是住在莫斯科的学哥学姐处,这不由得让我心生忌妒:想当初我和虫在莫斯科那么周折,一是住处难找,找到了又奇贵,再加上虫来俄有期限,所以前后只呆了五天,匆忙而意犹未尽;而今人家不用花钱就可住在莫斯科,还呆那么多天,八天呢!有福气呀,唉,人比人,气死人!!不去想了。
今天课后将文学老师桌上的一本又大又厚的《俄罗斯民间故事集》借来看看,里面有画,字也很大,语言都是简单明了的,比较好读,这样下周不上课,可以在家看看。老师叮嘱,不要再借其它人了,我自然了解。
课后回来,先自己做了通心粉,放了西红柿和鸡蛋,味道不错,之后洗澡,然后与先生上网聊天,这是我最喜欢的事了,想想那么多年,天天在一起,每天晚饭后我们都出去散步,就那么说呀说,总也不烦;现在远隔万里,我这儿的一切喜怒哀乐,鸡毛蒜皮,更想跟他说说了。先是聊电脑的事,最近播放器出毛病了,放音乐录音都有些不正常,在他的指导下重新装了,好些了。之后聊家里的大事小情,聊着聊着就开始耍赖,哼哼叽叽地,反正现在一个人住,反正这世界上我也就一个人可以这样,所以就格外赖。他让我给他写封实实在在的信,用纸写,再贴上俄罗斯邮票寄回国,我一直没写,现在他命令我写,别再拖延!当然,当然,这个要求不算高。
然后上网收收信。
那天峰发来几张照片,名曰观念照片,看不太懂,废墟上几个真人,表现着一种特定的情景,不懂,所以发信向其请教,今天回信,有篇关于这组照片的说明,阐述他的创作理念,说他想表现历史与爱情,写得都是理论词,书面语,有些绕,还是不明白他照片的意思,以及什么是观念照片。算了,人家现在是名家,所谓请我批评指正不过是客气,我可不想真的指评指正什么,弄得好象我懂似的,我其实真的不懂。
几天前菊来信,说起我们这批兵有人挑头,弄了一个博客圈,红和峰都在其中,常说些往事,她说如果我有兴趣也看看,或加入进去,我进去了一下,许多东西不能直接看到,还要寻着某人某人的地址到某人的博客上去,太绕了,所以转一圈出来了。我是不喜热闹的人,安静挺好,(假如自己的博客没人看,就没人看呗,那不过是偏僻林地中的一块自留地,我想种点啥种点啥,如果有人路过,好奇进来看看,就请吧,门是虚掩着的……)。再说了,我对当兵的那段生活,并没有太多美好回忆,虽说那是青春岁月,但那时的人,被封闭着,被束缚着,被禁固着,不那么浪漫!我最好的时光是现在,是现在的学习和游历生活,除此之外,还没有哪段生活让我如此愉悦过。所以我并不怀旧,除了对那些逝去的、曾经纯粹的风景和自然有着一种深切的惋惜外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