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餐后,我和小芳决定不滑雪了,刚才我们在山上滑轮胎时,远远地望见对面一座山上有个教堂,此时,我们都想去那里看看。其实,去那边的路怎么走我们并不知道,只是凭着感觉,径直向那座山走去。此时白雪映衫着山林,松林环抱着木屋,这样的景致似乎只有画中才看得到,而此刻它们就在眼前了,一切都让人感叹,有点似梦非真。我们从被白雪覆盖的一侧山坡上,踩着别人踏出的脚窝一步步向上,深一脚,浅一脚;同时边走,边停下来,转身坐在雪坡上,观赏着,还互相拍拍照。不觉中已来到了山顶,刚才山脚下的松林木屋,已成为远处的景致了,而我们目标中的教堂就在不远处矗立着。它砖红色的外表,在一片雪白素净中格外醒目,教堂的周围散落着座座别墅,有新建的,有老旧的,有毫华的,也有简朴的,它们与白雪,教堂,白桦树一起构成一幅山村教堂风俗画。
走近教堂,在黑色铁栅栏围绕的院落中,教堂高耸着。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了院子,走近它,仰视它,打量它:这座教堂由几个建筑体组成:教堂主体、钟楼,右侧是一座掩映在白桦林中的三层小楼。从它那鲜明的砖红色彩来判断,它们是近几年新建的,一旁还有另一座同风格的钟楼正在施工中。在教堂的侧墙上,我们看到一块大理石石牌,上面刻有这样的文字:为纪念耶稣诞辰2000年,及托克索瓦区500年,呈蒙全俄莫斯科阿列克塞大主教的祝福,及圣彼得堡拉多加区弗拉基米尔大主教的祝福,在宗教界,慈善家和教区居民的劳动和祈祷下,1999年至2004年基督教米哈伊尔大教堂建成。
推开教堂大门,我们走进了它。按照风俗,头发照旧被关在了帽子里。虽是座山村教堂,却与其它教堂一样,有着庄严肃穆的氛围,也许是因为平日,教堂里的人很少,我们是好奇的参观者,打扰了这里的宁静。因为无人看管,我请求上帝原谅我的冒失,随后拍下了教堂内的照片。教堂内外,无论是其建筑本身,还是内装饰,还是各类宗教画作,无不体现着精致严谨和精工细作,将人们的无限虔诚溶汇其间了。
从教堂出来,我们又围着它绕了一周,拍些风景,接着打算返回滑雪场。回去时堂堂正正走了大道,才发现比来时快捷多了,因为它直接通着一条滑雪道,一路下坡,身旁不时有滑雪者飞驰而过。回到停车场,此时就想坐车回家了,可却看不到来时的公交车,这时路旁有一对五六十岁的夫妇,看样子,他们也想离开这里,因为在滑雪场等车太没谱,我们大家都打算步行去附近的公交车站,很高兴能与他们结伴而行,这样我们就有了向导了,如若不然,我们根本搞不清东南西北,更不知哪里能坐到公交车。我和小芳抢过那女人的滑雪板,一前一后帮她拿着,就这样上路了。边走边聊,才知他们住在圣彼得堡,每周都自己背滑雪器具来此滑雪……
没想到的是:往回走的路正是我们刚才从教堂下山的那条大道,等于刚刚才从那里下来,现在重又走回去,早知现在,何必当初呢!可人生往往什么都不早知,该走的路该吃的苦该受的累一点也省不下,而只有过来了,方才醒悟,但已时过境迁,这醒悟留给后人吗?而后人往往与你并不走同一条路,那么,他自己该走的路该吃的苦该受的累也一点也省不下,由此看来,各类忠告和劝戒应该是没有太多意义的。
扯远了。我们走呀走,再一次路过那座红砖教堂。刚才我们是带着探索与发现的心情,爬着无路的雪坡,满心欢喜地来到它身旁,对它仔细端详,赞叹欣赏;可现在却因为赶路,虽与它重逢,竟同路人,擦肩而过。想想人真是个喜新厌旧的家伙!
在公共汽车站等车又是好一阵,车来时,人群一拥而上,那对夫妇一个劲地说,让这两个姑娘先上!让这两个姑娘先上!这才挤上了黑糊糊的车(205路),好在有个座位,让我们已经疲惫的身躯有了个安放。
一路颠簸,回到家时天已黑了。
美丽的山村教堂
我们刚爬上山顶所看到的景致
教堂主楼与左侧的钟楼
教堂大门前
精致的教堂大门
精美的马赛克宗教壁画
一旁与教堂同风格的小楼
评论